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汉族民间歌舞,多在-2十五排灯节演出。十八式,即十八个舞蹈动作,满族人擅长歌舞,龙兴舞和十八式是满族人的传统,正月初一至正月 十五,是市府官民同乐的节日,《德安府志》和《安陆县志》都记载了安陆官民“过春节”、“过元宵”的习俗。
白族三月街民族节,彝族火把节,傣族泼水节,景颇族目瑙纵歌节。壮族的节日有壮年节、春节、清明节、牛神节、6月14日或7月14日、吃年夜饭、老人节、中秋节和重阳节。从江壮族以壮年和6月14日为最隆重的节日,其次是清明节和吃年货节。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:正月3月的农具会、龙王庙会、7月的骡马会。土家族每年春节都会举行摆手舞,参加人数多达万人。
景颇族是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德宏自治州的山区。景颇族一直以热情好客和勇敢的民族性格而闻名,而作为景颇族最大的年度活动,目瑙纵歌节是展示景颇族悠久传统和鲜明个性的大舞台。那么今天的少数民族节就为大家介绍有着“天舞”美誉的木脑宗格节。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大的传统节日,素有“天舞”、“万人狂欢舞”之称。几万人在同一面鼓上跳舞,气势宏大,气势磅礴,堪称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。
“木脑”是景颇语,“宗哥”是在瓦语的直译,意思是大家一起跳舞。目瑙纵歌原本是为祭祀景颇太阳神“目代”而举行的最隆重的祭祀活动。节日伊始,三山五岭的景颇族聚集在一起纵情歌舞,千人万人,久久不散,故又称万人之舞。“目瑙纵歌”包含多种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。舞蹈队伍排列成阵,舞步大胆有序,节奏明快,显示了景颇集体舞的高水平。
3、满族歌舞满族是一个豪放、善歌舞的民族。满族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,可分为祭祀歌舞和宴饮喜庆歌舞。按规模和性质可分为宫廷和民间歌舞。满族人擅长歌舞,龙兴舞和十八式是满族人的传统。舞蹈的特点多是由狩猎和战斗演变而来。如龙兴舞,要选一些身强力壮的人,穿豹皮唱满族歌,配以箫和鼓。舞者一半装扮成老虎、豹子等猛兽,一半骑着假马追逐射击,被称为“隆庆舞”。喜庆宴席上,主客轮流跳舞,一只袖子挽在额头上,另一只袖子挽在背后,前后盘旋,一人唱,众人齐喊“空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