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在秧苗拔节抽穗后,舞队久负盛名的领队在芦笙上摘下一个稻穗,表示“芦笙吹起谷穗”,用舞蹈迎接丰年,《苗族青春舞》由苗族一级演员金鸥领衔,1963年拍摄舞蹈艺术片《彩蝶飞舞》,先后在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地演出,深受群众喜爱,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、铜鼓舞、木鼓舞、湘西鼓舞、板凳舞、古瓢舞等,芦笙舞是最受欢迎的舞蹈。
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、铜鼓舞、木鼓舞、湘西鼓舞、板凳舞、古瓢舞等。芦笙舞是最受欢迎的舞蹈。在丹寨,台江,黄平,雷山,凯里,古龙,大方,水城,广西融水,在传统节日,如正月十五,三月三日,九月九日,以及春节,祭祖,建房,丰收,婚礼和婚姻等节日,都要跳芦笙舞。跳舞有四步,也有两步、三步、六步、搓步、跳步、点步、左右旋转。《苗族青春舞》由苗族一级演员金鸥领衔,1963年拍摄舞蹈艺术片《彩蝶飞舞》,先后在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地演出,深受群众喜爱。
2、水族的“斗角舞”体现了水族人怎样的性格?斗角舞通常伴随着五个芦笙和五个芒鼓。芦笙演奏者演奏和跳舞,最小的芦笙领舞。舞蹈唯一的道具是一个用竹条做成的“牛头”,头上有角,身披黑色斗篷,随着芦笙的节奏,它像野地里嬉戏打闹的水牛一样翩翩起舞,动作矫健豪迈。所以这里的水族人形容这个舞蹈,一般说“打得很精彩”,虽然这是舞蹈我们祖先传下来的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。按照魏志树的说法,一是要累,二是要懂点技巧,村里会“打角儿”的只有40多个人,但都是“打得一塌糊涂”的年轻人。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只有春节的时候寨子才有最热闹的打斗,斗角舞可以在节日、葬礼、祭祀等活动中表演。尤其是在秧苗拔节抽穗后,舞队久负盛名的领队在芦笙上摘下一个稻穗,表示“芦笙吹起谷穗”,用舞蹈迎接丰年,斗舞对牛嬉戏打闹的形象化表达,表现了水族对牛的感情,实际上是农耕文明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