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说:“武之名如此颓废,以至于充满万物”,“无形,无物之象”,老子也说,易(无色)、(无声)、卫(无形)这三样东西,不能指责,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。具体绘画是一种心智技能,“自然由外教所作,心源得自中国”,“妙思得之”。画家落笔,但落笔,瞬间即逝。从“画”的角度来看,成也不真,死也不真。它没有完形,永远死去;它没有确切的数字,永远是一个。无中生有,无中生有,画而不画,画家想要什么,都是画家有意识地产生并自由把握的。
7、中国画的由来,及古代中国画叫什么名字?“中国画”一词在《“中国画”名称在20世纪诞生过程中的产生和变化》一文中指出,“直到最近一百年,我们民族的绘画才被称为“中国画”。“事实上,这并不准确。至少在明末,传教士将油画艺术带到中国后,这种将“西画”与本土中国画(俗称“我国画”、“国画”、“国画”)相比较的潮流在中原悄然兴起。
这种简单的类比直到20世纪初仍存在于各种笔记和文献中,“中国画”的称谓也逐渐被接受。但此时的“中国画”从概念的外延上看,还是比后来的“国画”大很多,可以认为是用来指代中国历代绘画的总称。蔡元培在1918年4月15日国立北京美术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:“中国的书画是相关的,西方的绘画和雕塑是相关的。
8、对《 书画里的中国》存在的问题《中国》第二季节目组在书画的创新之处在于,一方面不局限于中国让教师组在“历史场景”中潜移默化地向大众传递书画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脉络。对于一个文化节目来说,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显然是不必要的责任。但是,如何在吸引人、引人入胜的同时普及文化,并不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。
节目每期聚焦一幅传世国宝级名画,从画风技法到相关文化典故,诸如《千里江山图》、《富春山居图》、《洛神赋图》等名作都在节目中得到了深入的阐释和延展。为了保证文化节的知识准确性,节目邀请了业内专家坐镇,以“专家看门道”的视角呈现一场饕餮文化盛宴。
9、中国 书画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。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,200多万年的大溪人民坚定地在中国历史上一步一个脚印。千百万年来,我们的祖先在中国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劳动,艰苦奋斗,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。如今人类学和考古学已经证明,中华文明已经不能用“上下五千年”来概括了。中国的文明远远超过5000年。
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无可辩驳地证明,代表人类文化高级形态的文字、绘画、雕塑等艺术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就已经诞生,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就已经发展出大量早期岩画,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成熟。所以中国书画的发展和中国书画的历史必须从6000多年前说起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在中国从古至今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,关于书画编年史的文献不胜枚举,只有现在读者容易看到的《中国书法史》、《中国绘画史》等现代学者写的作品,不胜枚举,大部分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