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这种秧歌类似于陕北、山西等地新年社火中的秧歌,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,在这支队伍中舞蹈秧歌、旱船、竹马跑、大头和尚舞、舞狮、舞龙、霸王鞭、高跷等表演占据重要地位,舞蹈秧歌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,可分为陕北秧歌、东北秧歌、河北秧歌、山东胶州秧歌、谷子秧歌等不同类型。
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汉族民间歌舞,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演出。明代的社火,清代的走会,是组织各种民间娱乐或技艺,如音乐、舞蹈、杂技、武术等,组成综合性的游行、表演队伍。在这支队伍中舞蹈秧歌、旱船、竹马跑、大头和尚舞、舞狮、舞龙、霸王鞭、高跷等表演占据重要地位。
2、秧歌有哪些种类舞蹈秧歌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,可分为陕北秧歌、东北秧歌、河北秧歌、山东胶州秧歌、谷子秧歌等不同类型。王希玲在《陕南考察目录》中这样描述陕南西乡县沙河的秧歌:“田里农民有颜色,伪装者唱舞蹈,金鼓喧天,秧歌满地。俗称秧歌,”这种秧歌类似于陕北、山西等地新年社火中的秧歌,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。秧歌是在中国(主要是北方地区)广泛流传的一种比较流行的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名称-3,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字和风格。在民间,秧歌有两种称谓:踩高跷的叫“高跷秧歌”,不踩高跷的叫“土秧歌”,现代所谓的“秧歌”,多指“地方秧歌”。秧歌历史悠久,南宋时,《武林外传》精心介绍的民间舞队中有“村田乐”的记载。清代吴喜林的《新年杂咏抄》明确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“田乐”的渊源关系,2006年5月20日,秧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