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,经常在节日和集会上表演。根据地域和风格的不同,分为陕北秧歌、东北秧歌和河北秧歌。通常舞蹈人们装扮成各种人物,用五颜六色的丝绸、手帕、扇子等道具跳舞。形式开朗热情,生活气息浓厚。在一些地方,高跷、旱船、花鼓等民间歌舞形式也被统称为“秧歌”。三、腰鼓舞是汉族民间的形式之一舞蹈。在节日和集会上表演。最初流行于中国北方,安塞等地以腰鼓最为著名。
4、【】的 扁担?Long 扁担。固体扁担。竹制扁担。木制扁担。扁担(dàn)“旦”作名词时读第四声,作动词时读第一声。扁担中的“旦”是名词,所以应该读第四声dà n. 扁担:它是壮族的一种打击乐器,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乐器,起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。常用来陪伴壮族民间舞蹈。扁担它由竹子制成,长短不一,一般长160厘米左右,两端较窄,中间较宽。扁担舞蹈流行于广西红水河沿岸的都安、马山及桂西的百色、巴马一带。
5、三月三 扁担舞历史渊源庄氏扁担舞蹈起源于碾米的劳动生活,从碾米舞发展到扁担敲板凳的形式。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插秧、收割、打谷、脱粒。扁担起初,舞蹈是用木板表演的,木板盖在饭碗上,用扁担打。因为石槽太重搬不动,就慢慢改成了长板凳。很久以前,雷山县大塘乡张皮村的祖祖辈辈被迫南迁,路上苦不堪言。其间,一个男人受不了夜晚的寂静,拿起扁担用镰刀击打,于是有人站起来跟着节奏跳舞。其他的,庄扁担,也逐渐加入了打击和舞蹈的行列。男人挥动扁担镰刀击打出美妙的音乐,女人挥动着衣服。
6、什么是 扁担扁担是一种扁长的竹制工具,用于拾取和提起物品。扁担它由木头和竹子制成。无论是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,还是采自山谷溪流的竹子,其造型一般都简单自然:直立,不分枝,不卷须,就像一个简单的“一”字。但也有两端上翘的,形似“月牙儿”扁担。乔扁担都说挑东西比较省力,但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来驾驭,不然用起来很容易翻。有的乔扁担为了防止它翻过来,在一头放了一块短板,叫“马”。
7、 扁担舞的 扁担舞与壮剧壮剧又称壮剧,是以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、音乐、舞蹈和杂技技艺为基础的舞台表演艺术,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按风格可分为南壮剧和北壮剧两种。根据地域、方言、音乐唱腔、表演艺术的不同,可分为石公戏、广南壮剧、阜宁壮剧、隆林壮剧、田林壮剧、德景布袋戏、汉龙壮剧。壮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。多以壮语表演,歌词多由五言、七言基本句式和民歌押韵方式组成。
表演以舞蹈和演唱为主,表演技法多种多样。有完整的伴奏乐队,服装和道具。传统剧目有《盘古》、《龙文与小妮》、《雅布》、《侬高智》、《四姐妹下凡》、《刘二大迷鬼》、《解酒》、《一朵花》、《宝葫芦》、《红铜鼓》、《百鸟穿衣裳》等。壮族能歌善舞。我们从花山摩崖壁画上看到了壮族先民跳舞的欢乐场面。壮族的舞蹈多与本民族的生产劳动、爱情和斗争生活有关,写实风格鲜明,生活气息浓厚。
8、壮族 舞蹈的 扁担舞庄扁担舞蹈又名庄大扁担,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、马山、东兰、南丹四县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元宵节都有演出,场地在村前的晒谷场,有四个表演者,六个表演者,十个表演者,二十个表演者,都是偶数,多为女性。表演时,舞者手持扁担相对而立,周围是一尺多长、一尺多宽的木槽或板凳,大家大声喊叫,于是上下互相撞击,边玩边唱边跳,模拟农业活动中的耙秧、插秧、舀水、收割、脱粒、砻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