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竹竿是黎族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之一舞蹈,也叫打竹舞。每逢过年过节,黎族同胞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,聚集在广场上跳竹竿舞。跳竹竿时,8根竹竿与长竹竿平行排列成四排,竹竿开合,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变换花样。四十八名青年男女在交叉的竹竿中,以或快或慢的节奏,灵巧、机智、自如地跳跃着。竹竿分开时,它们的腿或脚熟练地着地,在竹竿合拢前快速跳跃,并不时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。青年男女参加了舞蹈。
5、跳竹杠是哪个少数 民族的 舞蹈竹竿舞此图为我国海南黎族的竹竿舞。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,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和西南部,现有人口130多万。黎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,其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、布依语有密切联系。海南黎族的竹竿舞也叫跳竹竿,在黎语中是“跳柴”的意思。它原本是黎族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祭祀色彩逐渐消失,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强身健体的活动。很有娱乐性!
在每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,竹竿舞很受欢迎。会后,和李一起跳舞的男生女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。这幅图是我国海南黎族的竹竿舞。海南黎族的竹竿舞也叫跳竹竿,在黎语中是“跳柴”的意思。它原本是黎族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祭祀的色彩逐渐消失,成为一种文化娱乐。很活泼很有特色吧?
6、 少儿 民族舞教程:安陆民间 舞蹈安陆位于大红山和桐柏山的交汇处。早在3000多年前,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,不仅为生存创造了物质财富,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。这对安陆民族 Folk 舞蹈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安陆是一个汉族聚居的地方,少数民族有123人,包括回族、蒙古族、壮族、满族、彝族、侗族、土家族和黎族。安陆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汉族特色。作为民间艺术之一的安陆民间舞蹈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。
在众多的季节性节日中,民间表演最多的节日舞蹈就是预示农历新年的到来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,它是城市官员和人民一起玩乐的节日。德安府志和安陆县志都记载了安陆官民“过春节”、“过元宵”的习俗。龙舞遍布安陆。“龙”在人们的传说中是吉祥、威严、力量的象征。有呼风唤雨,消灾除疫之神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舞龙”逐渐失去了本来的意义,演变成了群众欢庆节日、祝贺节日、迎吉祥的自娱自乐。
7、 少儿 民族 舞蹈:傣族孔雀 舞蹈孔雀舞傣语称“罗嘉勇”、“贾”、“樊诺”,译为“跳孔雀”或“跳麻雀公主”,统称为孔雀舞。西双版纳和其他傣族地区有许多孔雀,被傣族人视为吉祥的象征。他们通过跳孔雀舞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理想。这种舞蹈多在盛大节日或盛大集会上表演。在瑞丽、孟连、耿马、孟定,几乎每个村都有很多会跳孔雀舞的专家和专职艺人。不同地区的孔雀舞既有统一的风格,又有不同的特点。
表演时,始终保持跪姿和蹲姿,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相应的鼓点,有比较完整的鼓点谱。泸西孔雀舞通过手的屈折、滑行、旋转、舞动等舞蹈,以及舞动时腿部的屈伸,细腻地表现了孔雀的优美形象,西双版纳一直保持着孔雀双人跳的形式,表现为雌雄孔雀成双成对跳舞。基本步法为破飞步和骤轻步,舞步轻柔轻盈;手部动作包括平摆、转腕、内弯、单手转腕等等,表演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“赵树屯和南木纳”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