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族有自己的语言,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东水支。水族以前有一种叫“水书”的古文字,造字方法有象形字、会意字、谐音字、借字,所以常用汉语。水族,只剩400字。水历是水族的传统历法。在阴阳合历的基础上,增加了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。水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,四个季节,三个月为一季。水族的文学历史悠久,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,深刻地反映了水族人的历史和生活。
散文文学作品主要是神话、民间传说、民间故事、寓言等。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有《人类的起源》、《牙仙造人》、《十二仙女蛋》、《火烧》、《海黑》等。民间故事《两个媳妇》、《美丽的树》、《口含珠宝的石狮》、《金凤凰》和《海黑色》。水族的押韵文学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特殊的节奏、音韵、篇章、曲调,可以用来歌唱、吟诵的文体,即史诗、叙事诗、歌谣、民间说唱文学等。
8、壮族主要的 舞蹈形式钢管舞:又称“鲁大烈”和“古浪”。流传于广西马山、都安等村落。“鼓浪”一词在壮语中的意思是盛米的木臼。过去壮族人把原木挖空做米,用木杵做米。这种舞蹈起源于打饭工作。起初是绕着木臼表演,后来发展到用竹竿敲打板凳。可以说,只有壮族的“钢管舞”才是摆脱了钹的局限,比原始形式更加活泼自由,声音节奏更加多样优美的道具。这种舞蹈既能表现插秧、收割、脱粒、打稻等劳动过程,又保留了伴随着竹筒敲击声的古朴韵味。
春节的晚上,到处都是灯光,人们组织自己的打击乐和舞蹈,笑声阵阵,村庄沸腾,一派丰收的景象。《庄谚》中有这样一句话“正月春满堂,今年处处丰收”。甩米舞:最初是古代洛越和瓯人的“甩米厅”,后来发展成为多民族的歌舞形式。比如布依族、黎族的稻舞,佤族的鼓舞,高山族的鼓舞等等。
9、阿昌族 舞蹈56个民族是什么舞蹈?阿昌族:主要有三种舞蹈:登卧罗、青龙白象舞、象脚鼓舞。保安族是哲子白,布朗族是扇子舞:喜洋洋舞蹈和佛礼舞蹈。布依族:酿酒舞、织布舞、龙灯舞朝鲜族:乐舞、长鼓舞、扇子舞、顶水舞达斡尔族:鲁日格勒又称汉博或阿罕博傣族:孔雀舞——傣族称加洛雍、范洛雍或加南洛。
舞狮东乡族:哲孜拜独龙族:牛飘舞鄂伦春族:黑熊搏击舞、红果舞俄罗斯族:交谊舞、俄罗斯舞、天鹅湖舞、乌克兰舞、踢踏舞鄂温克族:“阿达哈西楞舞”、“阿罕拜舞”、“哲挥寒舞”高山族:口弦舞仡佬族:。主要分布于中国、云南、贵州三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