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动作及规格:a .孔子礼:双手外展内和,水平伸展,手指交叠,指尖斜上。左手在外,右手在内,手掌向内,由内向外推出。b:站直,双手向内,左手伸出,掌心向内。弯腰推手时,慢慢抬起双手在同一水平(略高于眉毛),弯腰60度左右,起身时恢复站立能力。适用场合:正式的礼仪场合,如祭祀仪式、加冕仪式等,用于长辈和同种族的人。钟超易:站直,双手向内合拢,左手伸出,掌心向内合拢。
用法:同行日常聚会,告别仪式。d .提起翻领:保持拳形,双肩下沉,手肘向内转略弯成圆臂状,虎口与臀外侧相对,留有一定空隙。e .读舞:右脚下蹲,上身前倾。将手掌放在左手前面,伸出右手食指,身体一侧指向左手,同时点头。f .书生步:2.8点行军时,主腿屈膝,力量腿勾脚直勾膝,身体朝行军方向。双手提起翻领,一手将手腕向前推,另一手将手腕向后压。力量腿休息,主腿在脚跟到顶子位置,双手举在翻领位置,头倾斜然后伸直。
8、采茶舞是什么的 舞蹈江南小调《采茶舞曲》,浙江民歌,周大丰作词,写于1958年;原来是越剧现代戏《雨前》的主题曲和舞蹈配乐。后来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《茶事》。整首歌以越剧音调为基调,具有舞蹈风格。采茶原是中国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,流行于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云贵等中国南方采茶区,又称“茶歌”、“采茶歌”。
这首采茶舞曲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,采用了民族五音风格,并有调式交替的素材。曲调欢快跳跃,再现了采茶姑娘的青春特征。采茶舞曲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非常流行,有很大的社会影响。“采茶舞”从那时起就作为一个单独的节目来表演。还被中央歌舞团、中央实验歌舞团、东方歌舞团等23个文艺团体预约过。曾风靡城乡一段时间,多次出国演出,成为最知名、最受欢迎的茶歌《特阿莫》。1987年,《采茶舞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,并被推荐为本地区音乐教材。
9、谁有北京 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十级 教学法教学法语都是教材,书,没有电子版。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考试中心有售。请联系他们。年级教学任务:1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,更好的做到身体直立、重心准确、腿直脚紧;腰腿的柔软度要达到基本标准,有力量,有弹性。2.好好把握你学过的动作:姿势准确,方法正确。3.中间组合要表现出动作的旋律感、节奏感和饱满的情感,能渗透呼吸、手、眼、体、动、步的节奏。
云南灯笼的粉丝没错。二、规格、要领1,手穿直线、平线、斜线,直线有上手穿和交替上手穿,平线有侧手穿,斜线有交替上手穿和下手穿。侧穿手的规范:掌形从腰侧开始,掌心向上,指尖带动向侧面,要领:捏肘,转腰,送肩,有伸展感。上穿线手的规范:由站立的手掌和指尖带动,从小腹开始向上,然后前臂旋转,通过摆手路线落下。